日本的成人用品市场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成人用品市场之一,新品层出不穷,引领着世界成人用品的浪潮。日本的成人用品商店确实叫人大开眼界形形色色的成人用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道具、制服……
日本风情画,收集有关日本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政经,生活,文化等等。 collection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all about Japan,categories including politics,economy,life and culture.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香艳疯狂的日本夜生活
东京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一饱东京的风采,东京有很多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譬如夜店酒吧,譬如那些火舞般摇摆的女郎。这里一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疯狂的事件,深陷其中不知道是水深火热还是一种现实.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大阪儿童虐待事件凸现日本社会之“脆”
近日,日本媒体集中报道了大阪7月30日发生的一桩3岁女童及1岁男童被母亲弃置活活饿死的悲惨事件,整个日本社会为之震惊。
据大阪市儿童咨询中心透露,3月30日、4月8日、5月18日,曾数次接获匿名电话通报,称“听到小孩哭得很厉害”的声音,疑似发生了虐待儿童事件。儿童咨询中心5次派人前往该住户访问,但都无人应答。7月30日,公寓管理人闻到公寓中有恶臭传出,随后向警方报告,警方进行搜查后发现一名3岁女童及1岁男婴的尸体,尸体上没有明显外伤,初步分析已经死亡约1个月。
7 月30日下午,孩童的母亲、23岁的下村早苗被警方逮捕。从事特种行业的下村早苗承认死亡的是她的长女樱子及长男枫。她表示,去年离婚之后,觉得帮小孩喂食或洗澡的事情愈做愈讨厌,很希望身边没小孩。此后,她于6月下旬逃离所租房屋,一直到7月29日下午6时才返回家里,但没有对两名幼童的遗体采取任何措施。
事件曝光后,整个日本社会为之震惊。然而,这起事件仅仅是日本儿童虐待事件中的“冰山一角”。
日本政府于2000年出台了《儿童虐待防止法》,然而从2003年开始,儿童虐待事件的案件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日本全国范围内被虐待致死的儿童达到18人,受虐儿童多达187人,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在少子化现象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儿童虐待现象的不断恶化更应引起人们的反思。
首先,日本政府虽然公布了《儿童虐待防治法》,但对于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不到位。以大阪幼童死亡事件为例,虽然有多名邻居表示“经常听到小孩儿哭声”,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大阪市儿童咨询中心仅接到3起报告。并且,直到儿童死亡近1个月后,才有人向警方报案。可见国民尚未意识到儿童虐待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大阪市也在事件发生后播出了宣传广告,希望以此为戒,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国民对虐待儿童问题的认识。
此外,接到报告后,儿童咨询中心虽然多次派人前往察看,但均无人应答。并称由于无法确定该住宅居住者的身份,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调查,警方也无法采取强制性突击检查。虽然事件曝光后,警察厅也作出了回应,表示“未能制止此事件的发生,警方应该进行严格的自我核实。”但也反映出儿童咨询中心以及警方反应较为迟钝,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有的措施。不少大阪市民也致电大阪儿童咨询中心,批评其反应过慢,表示如果在发现疑点时就正式展开深入调查,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虽然2008年4 月颁布的《儿童虐待防止法修正案》规定,可以对有虐待儿童嫌疑的家庭进行强制性突击检查,但到 2009年为止的两年间,日本全国仅有3起实施突击检查的案例。按照法律规定,实施强制性突击检查需要提交具体资料、并且要在得到法院的许可后才能进行检查。此外,儿童咨询中心的人手不足也从客观上导致实际行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少人认为,应该放宽突击检查的条件,儿童咨询中心也应进行人员扩充,进一步活用“突击检查权”。
日本虐待儿童事件不断增加、情节愈加严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法规的不健全和民众意识的薄弱。看来,日本距离人权大国的距离还相当遥远。
据大阪市儿童咨询中心透露,3月30日、4月8日、5月18日,曾数次接获匿名电话通报,称“听到小孩哭得很厉害”的声音,疑似发生了虐待儿童事件。儿童咨询中心5次派人前往该住户访问,但都无人应答。7月30日,公寓管理人闻到公寓中有恶臭传出,随后向警方报告,警方进行搜查后发现一名3岁女童及1岁男婴的尸体,尸体上没有明显外伤,初步分析已经死亡约1个月。
7 月30日下午,孩童的母亲、23岁的下村早苗被警方逮捕。从事特种行业的下村早苗承认死亡的是她的长女樱子及长男枫。她表示,去年离婚之后,觉得帮小孩喂食或洗澡的事情愈做愈讨厌,很希望身边没小孩。此后,她于6月下旬逃离所租房屋,一直到7月29日下午6时才返回家里,但没有对两名幼童的遗体采取任何措施。
事件曝光后,整个日本社会为之震惊。然而,这起事件仅仅是日本儿童虐待事件中的“冰山一角”。
日本政府于2000年出台了《儿童虐待防止法》,然而从2003年开始,儿童虐待事件的案件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日本全国范围内被虐待致死的儿童达到18人,受虐儿童多达187人,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在少子化现象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儿童虐待现象的不断恶化更应引起人们的反思。
首先,日本政府虽然公布了《儿童虐待防治法》,但对于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不到位。以大阪幼童死亡事件为例,虽然有多名邻居表示“经常听到小孩儿哭声”,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大阪市儿童咨询中心仅接到3起报告。并且,直到儿童死亡近1个月后,才有人向警方报案。可见国民尚未意识到儿童虐待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大阪市也在事件发生后播出了宣传广告,希望以此为戒,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国民对虐待儿童问题的认识。
此外,接到报告后,儿童咨询中心虽然多次派人前往察看,但均无人应答。并称由于无法确定该住宅居住者的身份,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调查,警方也无法采取强制性突击检查。虽然事件曝光后,警察厅也作出了回应,表示“未能制止此事件的发生,警方应该进行严格的自我核实。”但也反映出儿童咨询中心以及警方反应较为迟钝,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有的措施。不少大阪市民也致电大阪儿童咨询中心,批评其反应过慢,表示如果在发现疑点时就正式展开深入调查,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虽然2008年4 月颁布的《儿童虐待防止法修正案》规定,可以对有虐待儿童嫌疑的家庭进行强制性突击检查,但到 2009年为止的两年间,日本全国仅有3起实施突击检查的案例。按照法律规定,实施强制性突击检查需要提交具体资料、并且要在得到法院的许可后才能进行检查。此外,儿童咨询中心的人手不足也从客观上导致实际行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少人认为,应该放宽突击检查的条件,儿童咨询中心也应进行人员扩充,进一步活用“突击检查权”。
日本虐待儿童事件不断增加、情节愈加严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法规的不健全和民众意识的薄弱。看来,日本距离人权大国的距离还相当遥远。
日本“高学历低收入者”隐患于社会
日本的教育制度令人惊叹,早在20年前有数据显示平均4个日本人里面就有一个大学生。
199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日本新时代教育制度改革方案”,设定了到2000年要让现有日本大学院生(硕士以上学历)增加2倍的目标。
这个大学院生倍增计划的结果就是:日本博士课程修了的人数从1991年的6201人上升到2000年的1万2192人,而2009年更增加到1万6000 人。从数量上是完成了当初既定的目标。但大量的博士生也造就了一个新的名词:“高学历working poor”,意思为“高学历的低收入者”。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9年的学校调查,博士课程修了的学生能在大学或企业就职的比率为64.3%,也就是说约有4成左右的博士没法就职。对于这些博士们最理想的工作当然是去大学教书。但是因为博士课程毕业的人数太多,教员大大饱和,能提供的学校教员岗位很少。而另一方面,因为高龄少子化的社会问题,大学入学人数年年减少,日本大学也要面对如何生存下去的困境。加上有日本独特的学阀文化,能被采用为大学教员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关系背景的博士和可以带动学校知名度的知名人士。大部分没有关系又默默无名的博士们只能另谋出路。所以即使成功就职的博士中成为教员的只有25%,成为科学研究者的只有24.7%,能被学校录用的只是一小部分。
大多数博士们想就职只能去民间企业。博士课程修了结束已经接近30岁,一般的民间企业不大愿意要这样的“大龄知识分子”,博士们也很难放弃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的专业。很多博士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继续从事自己的研究。或者是去大学或专门学校里作为编外教员,即按课时拿钱的“小时工”。
根据2005年日本大学编外教员的问卷调查,这些编外教员平均数为:年龄45.3岁,在3.1所学校里同时教课,年收入306万日元(日本平均年收450万日元)。而且有接近半数年收入不满250万日元并且有被突然解雇的经验。
某国立大学的理事感叹道,“学生人数上万的综合大学日子还好过一些,除此以外的大学都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特别是国立大学,每年只能靠国家支给的运营交付金维持,而自从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后文部省基本上每年会削减1%的运营交付金。到年龄退休的教授离开之后也没有钱补充新教员,只能用临时教员代替。3年轮换一次,用这种方法来降低运营成本。”
这样看来,日本1991年的教育改革方案制定“大学院生倍增计划”只是一味的设定的高学历的人数指标,没有考虑到这些博士们的出路,国立大学法人化也演变成了“国立大学私立化”,逐步被消减运营经费。
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只能集中智慧在科技和知识上有所创新,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才行。一味的消减教育的运营成本,造就了“高学历 working poor”的社会问题。虽然说大学院生倍增计划和国立大学法人化都是失败的还言之尚早,但至少目前前景并不光明。
199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日本新时代教育制度改革方案”,设定了到2000年要让现有日本大学院生(硕士以上学历)增加2倍的目标。
这个大学院生倍增计划的结果就是:日本博士课程修了的人数从1991年的6201人上升到2000年的1万2192人,而2009年更增加到1万6000 人。从数量上是完成了当初既定的目标。但大量的博士生也造就了一个新的名词:“高学历working poor”,意思为“高学历的低收入者”。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9年的学校调查,博士课程修了的学生能在大学或企业就职的比率为64.3%,也就是说约有4成左右的博士没法就职。对于这些博士们最理想的工作当然是去大学教书。但是因为博士课程毕业的人数太多,教员大大饱和,能提供的学校教员岗位很少。而另一方面,因为高龄少子化的社会问题,大学入学人数年年减少,日本大学也要面对如何生存下去的困境。加上有日本独特的学阀文化,能被采用为大学教员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关系背景的博士和可以带动学校知名度的知名人士。大部分没有关系又默默无名的博士们只能另谋出路。所以即使成功就职的博士中成为教员的只有25%,成为科学研究者的只有24.7%,能被学校录用的只是一小部分。
大多数博士们想就职只能去民间企业。博士课程修了结束已经接近30岁,一般的民间企业不大愿意要这样的“大龄知识分子”,博士们也很难放弃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的专业。很多博士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继续从事自己的研究。或者是去大学或专门学校里作为编外教员,即按课时拿钱的“小时工”。
根据2005年日本大学编外教员的问卷调查,这些编外教员平均数为:年龄45.3岁,在3.1所学校里同时教课,年收入306万日元(日本平均年收450万日元)。而且有接近半数年收入不满250万日元并且有被突然解雇的经验。
某国立大学的理事感叹道,“学生人数上万的综合大学日子还好过一些,除此以外的大学都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特别是国立大学,每年只能靠国家支给的运营交付金维持,而自从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后文部省基本上每年会削减1%的运营交付金。到年龄退休的教授离开之后也没有钱补充新教员,只能用临时教员代替。3年轮换一次,用这种方法来降低运营成本。”
这样看来,日本1991年的教育改革方案制定“大学院生倍增计划”只是一味的设定的高学历的人数指标,没有考虑到这些博士们的出路,国立大学法人化也演变成了“国立大学私立化”,逐步被消减运营经费。
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只能集中智慧在科技和知识上有所创新,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才行。一味的消减教育的运营成本,造就了“高学历 working poor”的社会问题。虽然说大学院生倍增计划和国立大学法人化都是失败的还言之尚早,但至少目前前景并不光明。
Sunday, August 15, 2010
任天堂2年来首次亏损:开发被指吃超级玛丽老本(图)
“人间天堂”也没有永恒。日前,任天堂宣布,最近一个季度净亏损252亿日元,约合2.89亿美元,这是其两年多以来的首次亏损。
号称历史上最长寿的电视游戏平台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虽然有消息称,此次任天堂遭受亏损是由于日元汇率坚挺,汇率变动所致。但外界认为,固有化的市场策略也许才是“病根”。
游戏厂商“三国杀”
任天堂发言人皆川恭广对亏损的解释是日元升值及NDS掌上游戏机的降价。不过,风光无限的任天堂怎么也想不到,当年的手下败将索尼会将其取而代之。数据显示,索尼的PS3和PSP组合的销量已经超过任天堂的最新力作wii 。而微软的Xbox360在美也连续几个月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虽然wii体感系列的游戏机也曾引起市场轰动,但作为一家专业游戏软件厂商,任天堂在软件市场上已经沉寂了许久。
其实,任何游戏厂商生产的主机硬件都是不盈利的。拿索尼的PS3 来说,2400元即可买到一台同时兼容蓝光播放器的游戏机,而市场上一台蓝光播放器的价值也要2000多元。
即便如此,任天堂在软件开发上却一直在“吃老本”。直到今天,其销售量最好的游戏软件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盛行的“玛丽系列”。而在任天堂后来推出的几款游戏机里,都无一例外装载了诸如《玛丽扑克牌》、《新超级玛丽银河2》等同类游戏。
与此同时,索尼的PS3和微软的Xbox360却把精力放在硬件技术上。以至于美国军方都要采购大量的PS3组成军式超级计算机矩阵。此后,时尚玩家们开始像追捧苹果一样,痴迷于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小黑匣。
任天堂显然也不允许自己落后。毕竟,当自己发明的《游戏小子》让美国总统布什参加国会都机不离手时,索尼高层也曾暴跳如雷地埋怨:“为什么我们总落后于人?”
于是,任天堂开始暂放软件设计,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体感游戏机wii的设计。
悲喜两重天的局面出现了。wii推出后在全世界引发轰动效应,销售量迅速达到井喷,任天堂重新坐回游戏机老大的宝座。可遗憾的是,索尼将于今年年底发行十几款支持PS3的体感游戏软件,而主机的推出也指日可待。同时,微软也宣称Xbox360的体感系列将以低于wii的价格面市。
“这三家的实力技术并无任何明显优劣势,任天堂的卖点就是DS加体感游戏机,现在被索尼和微软成功模仿后,任天堂非常不利,毕竟它的画面质感是三家里最差的。”一位专业玩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的确,由于任天堂一直以来把绝大多数精力和成本都花费在体感设计上,画面的质感、分辨率略显技不如人。而索尼的新款体感游戏机只是在PS3上附加了一个低成本的简单设备,这明显给用了巨大成本创造体感技术的任天堂一记闷棍。
皆川恭广透露,新的为应对3D的NDS升级版掌上游戏机3DS将在2010年10月上市。
拷问合作模式
任天堂的大多数软件是自己开发的。但由于软件开发成本非常高,任天堂也会选择与游戏软件厂商合作来降低风险。
任天堂对与其签约的游戏软件公司的合作要求非常高,游戏公司每完成一种游戏开发,必须经过任天堂一系列严格的评价系统以确定是否符合标准,然后才能由任天堂的工厂加工成游戏卡。
据了解,如果售价为10000日元的游戏卡,委托生产费用大概为3000日元,扣掉1600日元成本,任天堂至少可从每盒游戏卡上获得1000日元的毛利,并且不承担存货、开发等风险,当然也不承担任何滞销的负担。
除此之外,协议中还规定每个厂商每年为任天堂开发的游戏不能超过5个,而且绝不能适用于其他竞争厂商的机型。由于一年只有5次机会,大大降低了游戏厂商的盈利空间,使得许多游戏厂商都投奔至索尼和微软。因为缺少了外来血液,任天堂的软件创新瓶颈也由此产生。
另外,索尼和微软的游戏软件都秉承了一个故事一张光盘的做法,但任天堂的一张游戏软件中,几乎都有许多游戏组合。对于游戏厂商来说,并不愿意把几款游戏放在一张光盘上,因为得到的利润会更少。
“就算索尼和微软自行开发软件,也是做少量经典的、能完美体现主机性能的游戏。”一位资深玩家说。
据了解,索尼和微软与游戏软件商的合作则更灵活。他们更愿意与设计了某一款很畅销的游戏生产商进行捆绑营销。像推出《战神》系列游戏时,索尼公司和游戏生厂商Santa Monica工作室共同出品了游戏机和游戏盘套装,索尼也允许把整个战神的LOGO全部印在游戏机上,以此来提高Santa Monica工作室的知名度。但任天堂却从未出过任何游戏套装。
现在看来,索尼PS3正在走苹果的路线,时尚、漂亮、崇尚科技化,市场则面对专业且有经济实力的玩家。微软Xbox360主攻喜欢搏击类游戏的庞大欧美市场。拥有庞大基数,以简单、好玩著称的任天堂一直在拼普及率,可从量提升至质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难。
意外的豁达与意想的圈套
三大游戏机厂商显然铁了心地要和庞大的中国市场“绝缘”。
据了解,除了任天堂的一款手持DS游戏在中国有正规的代理商外,三大厂商的任何机型都没有在中国上市,其原因显而易见,“硬件本身不赚钱,软件盗版还太多”。
“Xbox360和任天堂几乎在上市后两个月内都被破解了,一张盗版盘8元钱。但在国外一张正版盘要卖到400元。”北京官园批发市场一家游戏机商户告诉记者。
而现在,游戏机生产商显然把中国市场当成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据了解,包括任天堂在内的三大游戏生产商,都已经默许水货进入中国。“全国几乎所有游戏店都有卖各款水货游戏机的,如果游戏厂商打击水货的力度很强的话,不会有这么多货在市场上流通。”游戏机商户说。
虽然索尼(中国)公开宣称PSP和PS3不在中国大陆发售,但对于市场上云集的大量水货,索尼公司却出乎意料地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暧昧态度。
这种“默认”显然不是习惯了用法律保护利益的国际公司风格。究其原因发现,盗版软件虽然会减少利润,但不会篡改或损害企业品牌,同时还能扩大产品在中国的知名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公然打击盗版,将会把市场份额拱手送给竞争对手。
不过,也许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图谋。微软的“官司门”似乎能预示点儿什么。2009年10月,微软看到Windows在中国的正版销量并不理想,国内 Windows正版系统不足10%。在培养了中国用户数十年的使用习惯后,微软采取了“黑屏”措施。而与国内最大的Windows XP盗版生产商番茄花园的复仇官司,让人不胜欷 虚欠 。
这让人不免联想到游戏开发商对中国市场的“豁达”态度。毕竟Xbox360就是微软旗下的产品。
不过,国外企业的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据了解,PS3由于采用蓝光技术一直无法被破解,一张游戏软件要卖到400~700元,但如果不是消费者认为它还具有蓝光播放器的功能,PS3恐怕也难逃困境。
而游戏生产商想要把消费者吸引至正版软件上来,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毕竟通过法律手段挫伤市场并不是长久之计。而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内容和价格的需求,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双赢政策,才是最有效的反盗版行为。
号称历史上最长寿的电视游戏平台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虽然有消息称,此次任天堂遭受亏损是由于日元汇率坚挺,汇率变动所致。但外界认为,固有化的市场策略也许才是“病根”。
游戏厂商“三国杀”
任天堂发言人皆川恭广对亏损的解释是日元升值及NDS掌上游戏机的降价。不过,风光无限的任天堂怎么也想不到,当年的手下败将索尼会将其取而代之。数据显示,索尼的PS3和PSP组合的销量已经超过任天堂的最新力作wii 。而微软的Xbox360在美也连续几个月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虽然wii体感系列的游戏机也曾引起市场轰动,但作为一家专业游戏软件厂商,任天堂在软件市场上已经沉寂了许久。
其实,任何游戏厂商生产的主机硬件都是不盈利的。拿索尼的PS3 来说,2400元即可买到一台同时兼容蓝光播放器的游戏机,而市场上一台蓝光播放器的价值也要2000多元。
即便如此,任天堂在软件开发上却一直在“吃老本”。直到今天,其销售量最好的游戏软件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盛行的“玛丽系列”。而在任天堂后来推出的几款游戏机里,都无一例外装载了诸如《玛丽扑克牌》、《新超级玛丽银河2》等同类游戏。
与此同时,索尼的PS3和微软的Xbox360却把精力放在硬件技术上。以至于美国军方都要采购大量的PS3组成军式超级计算机矩阵。此后,时尚玩家们开始像追捧苹果一样,痴迷于这个充满神秘气质的小黑匣。
任天堂显然也不允许自己落后。毕竟,当自己发明的《游戏小子》让美国总统布什参加国会都机不离手时,索尼高层也曾暴跳如雷地埋怨:“为什么我们总落后于人?”
于是,任天堂开始暂放软件设计,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体感游戏机wii的设计。
悲喜两重天的局面出现了。wii推出后在全世界引发轰动效应,销售量迅速达到井喷,任天堂重新坐回游戏机老大的宝座。可遗憾的是,索尼将于今年年底发行十几款支持PS3的体感游戏软件,而主机的推出也指日可待。同时,微软也宣称Xbox360的体感系列将以低于wii的价格面市。
“这三家的实力技术并无任何明显优劣势,任天堂的卖点就是DS加体感游戏机,现在被索尼和微软成功模仿后,任天堂非常不利,毕竟它的画面质感是三家里最差的。”一位专业玩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的确,由于任天堂一直以来把绝大多数精力和成本都花费在体感设计上,画面的质感、分辨率略显技不如人。而索尼的新款体感游戏机只是在PS3上附加了一个低成本的简单设备,这明显给用了巨大成本创造体感技术的任天堂一记闷棍。
皆川恭广透露,新的为应对3D的NDS升级版掌上游戏机3DS将在2010年10月上市。
拷问合作模式
任天堂的大多数软件是自己开发的。但由于软件开发成本非常高,任天堂也会选择与游戏软件厂商合作来降低风险。
任天堂对与其签约的游戏软件公司的合作要求非常高,游戏公司每完成一种游戏开发,必须经过任天堂一系列严格的评价系统以确定是否符合标准,然后才能由任天堂的工厂加工成游戏卡。
据了解,如果售价为10000日元的游戏卡,委托生产费用大概为3000日元,扣掉1600日元成本,任天堂至少可从每盒游戏卡上获得1000日元的毛利,并且不承担存货、开发等风险,当然也不承担任何滞销的负担。
除此之外,协议中还规定每个厂商每年为任天堂开发的游戏不能超过5个,而且绝不能适用于其他竞争厂商的机型。由于一年只有5次机会,大大降低了游戏厂商的盈利空间,使得许多游戏厂商都投奔至索尼和微软。因为缺少了外来血液,任天堂的软件创新瓶颈也由此产生。
另外,索尼和微软的游戏软件都秉承了一个故事一张光盘的做法,但任天堂的一张游戏软件中,几乎都有许多游戏组合。对于游戏厂商来说,并不愿意把几款游戏放在一张光盘上,因为得到的利润会更少。
“就算索尼和微软自行开发软件,也是做少量经典的、能完美体现主机性能的游戏。”一位资深玩家说。
据了解,索尼和微软与游戏软件商的合作则更灵活。他们更愿意与设计了某一款很畅销的游戏生产商进行捆绑营销。像推出《战神》系列游戏时,索尼公司和游戏生厂商Santa Monica工作室共同出品了游戏机和游戏盘套装,索尼也允许把整个战神的LOGO全部印在游戏机上,以此来提高Santa Monica工作室的知名度。但任天堂却从未出过任何游戏套装。
现在看来,索尼PS3正在走苹果的路线,时尚、漂亮、崇尚科技化,市场则面对专业且有经济实力的玩家。微软Xbox360主攻喜欢搏击类游戏的庞大欧美市场。拥有庞大基数,以简单、好玩著称的任天堂一直在拼普及率,可从量提升至质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难。
意外的豁达与意想的圈套
三大游戏机厂商显然铁了心地要和庞大的中国市场“绝缘”。
据了解,除了任天堂的一款手持DS游戏在中国有正规的代理商外,三大厂商的任何机型都没有在中国上市,其原因显而易见,“硬件本身不赚钱,软件盗版还太多”。
“Xbox360和任天堂几乎在上市后两个月内都被破解了,一张盗版盘8元钱。但在国外一张正版盘要卖到400元。”北京官园批发市场一家游戏机商户告诉记者。
而现在,游戏机生产商显然把中国市场当成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据了解,包括任天堂在内的三大游戏生产商,都已经默许水货进入中国。“全国几乎所有游戏店都有卖各款水货游戏机的,如果游戏厂商打击水货的力度很强的话,不会有这么多货在市场上流通。”游戏机商户说。
虽然索尼(中国)公开宣称PSP和PS3不在中国大陆发售,但对于市场上云集的大量水货,索尼公司却出乎意料地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暧昧态度。
这种“默认”显然不是习惯了用法律保护利益的国际公司风格。究其原因发现,盗版软件虽然会减少利润,但不会篡改或损害企业品牌,同时还能扩大产品在中国的知名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公然打击盗版,将会把市场份额拱手送给竞争对手。
不过,也许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图谋。微软的“官司门”似乎能预示点儿什么。2009年10月,微软看到Windows在中国的正版销量并不理想,国内 Windows正版系统不足10%。在培养了中国用户数十年的使用习惯后,微软采取了“黑屏”措施。而与国内最大的Windows XP盗版生产商番茄花园的复仇官司,让人不胜欷 虚欠 。
这让人不免联想到游戏开发商对中国市场的“豁达”态度。毕竟Xbox360就是微软旗下的产品。
不过,国外企业的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据了解,PS3由于采用蓝光技术一直无法被破解,一张游戏软件要卖到400~700元,但如果不是消费者认为它还具有蓝光播放器的功能,PS3恐怕也难逃困境。
而游戏生产商想要把消费者吸引至正版软件上来,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毕竟通过法律手段挫伤市场并不是长久之计。而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内容和价格的需求,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双赢政策,才是最有效的反盗版行为。
Subscribe to:
Posts (Atom)